一、电器元件装配工艺
1,首先要先熟悉图纸及技术要求。检查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2,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发现问题及时更换。
3,元件板(安装桥架)在装配时必须做好防护,轻拿轻放。严禁踩踏。元器件不能在安装板表面上研磨。
4,安装的元件应操作方便,操作时不受到空间或相邻元件的防碍,不能触及带电体。如果带电体外露给操作带来危险需加防护。如:1)加装绝缘板用来遮掩带点体。2)加装绝缘热缩套管。如下图所示
5,满足电器元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例如,满足飞弧距离,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要求。
6,同一批产品的装配应一致。
二、一次线(主回路)配线工艺
(一)母线排制作工艺
1,熟悉电路图依照开关电流选取相应的铜母线排(母线排载流量)图纸中标明铜排规格就按照图纸施工。
母线排载流量表(部分)
2,铜排从库房领取时就应做好表面的防护。严禁在地面拖拉。应保持表面的光洁度。
3,下料:母线要求平直,母线不得有明显的锤痕、凹坑等缺陷,母排在下料前或下料后进行矫正,不能有毛刺存在。
4,弯制:弯制铜排时使用母排折弯机,不能野蛮操作。严格遵守作业指导书及操作规程。弯制铜排时在模具上应垫上合适的纸板或棉布。防止模具损伤铜排表面。批量制作时应先抽取一节铜排进行弯制。目的:⑴,是测量铜排的拉伸系数。(各厂家生产的铜排拉伸系数可能有一定的误差)。⑵,检验弯曲90°时弯曲面有无裂纹。
5,矩形母线应尽量减少弯曲。母排弯曲部位距搭接面的边缘通常大于30mm,母线扭转90°时,扭转部分的长度不应小于母线宽度的2.5倍,并排母线的弯曲角度要一致,保证其连接安装时,不应产生内应力。
6,矩形母线应避开飞弧区域,当交流主电路穿越闭合磁路的金属框架时三相四(五)线母线应在同一框孔中穿过。
7,母线的绝缘支撑件应满足线路短路时的动热稳定的要求。绝缘支撑件的间距应不大于绝缘支撑件短路强度实验时的间距;如果无动热稳定的要求则母线也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例如,母线长度超出下表时,中间应加固定支撑件。
母排连接及开孔尺寸表1
母排连接及开孔尺寸表2
(二)户内箱,电表箱装配规范
1,先熟悉图纸;领取元件查看是否与图纸相符。
新型符号规范
2,配线规格依照图纸施工。若图纸未标明,可按常规配线。
常规绝缘导线配线表
3,多股导线压线鼻子表面需搪锡处理。然后分别套上三色热缩管。热缩管的长度应大于线鼻子10~20mm.长短应一致。
4,同一类型的产品大批量生产时先做一台样品。目的:①下料尺寸有据可依,节省材料。②有利于同类产品工艺的一致性。
三、二次线(辅助回路)配线工艺
1, 绝缘导线的选择:通常辅助电路中,电压回路导线截面选用1.5mm²电流回路选2.5mm²黑色绝缘导线。(图纸中若特别注明线径请按图纸配线)
2,二次线制作前的准备
(1)熟悉图纸,确定导线的型号、规格、长度、颜色。
(2)安装前在电器元件的上方粘帖与图纸相同的代号标识, 标签的安装(粘贴)部位,一般放在元件的左上角或比较容易观察的位置。
(3)每根导线两端都应有线号,字迹应清晰牢固。线号管径必须与导线配套。号码管长度应一致,长约25mm.
(4)标记在绝缘导线上的线号放置位置,横放时从左到右,竖放从上到下。
3,二次线制作时
(1)根据配线走向下线长短要适当留有余量(配电柜下线余量不得超过50mm,配电箱下线不得超过30mm)。
(2)捆扎的二次线应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水平时每300㎜应有一个固定点,垂直时每400㎜有一个固定点,应用吸盘或线夹加以固定。
(3)二次线过门时应可靠固定,留有充分的旋转余地,保证门开启时导线不受损伤。
(4) 导线中间不得有接头。
(5)连接到发热元件上的绝缘导线应考虑到发热对绝缘导线的影响,并采取适当措施。
(6)绝缘导线穿越金属件,应采取使绝缘导线不被破坏的措施,如在导线穿越的金属板的孔上戴橡胶圈,缠绕管缠绕导线等。
(7)装配时导线线束应整齐,外层不得交叉。
(8)线束内弯曲半径应大于线束直径的2倍。仪表处配线应根据仪表外形的大小预留合适的余量圆弧弯大小不宜大于仪表的外形。并且要美观大方。
(9)二次线装配时可在配电箱(柜)门处多放一根线至箱(柜)内,至接线端子排并接地。作用:⑴,在以后运行时过门导线有可能由于经常频繁开启箱(柜)门使某根断裂。此时可将备用线用上,方便用户维修。⑵,某些控制比较复杂,导线比较多,在装配时有可能将某根过门线遗漏。此时可利用上备用线。给装配时带来方便。
(10)一次母线上连接二次线时,需在母线上单独钻孔,用螺栓紧固,或采用母线无孔连接技术,用连接件连接。如下图所示:
以下为漂亮的电气装配工艺图例参考: